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

從古洞村出發

從少在古洞長大,少時候常常與鄰居一起踩單車四圍遊,有時到河上鄉打波,有會到羅湖附近的菜田,穿梳在煙寮區、波樓路、東方、菜站、老人院、木廠、愛華、錦益 ...... 這就是我認識的古洞村。

因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,村民團結起來,互相討論交流意見,傳媒開始報導古洞村的資訊,令我從新認識古洞村,對古洞村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
從古洞村出發,我發覺其實我居住的地方並不平凡。


↑ 古洞村由十多個小區組織而成,從村公所外面荒廢了的信箱便省知一二,有聯生、石仔嶺、鳳崗、東方、煙寮 ……


↑ 由以前每區一個信箱,村民在村公所領取信件,發展到現在每家每戶都有信箱。


↑ 古洞村公所

村民聚首一堂,交流吹水的地方。

古洞村每年都會搭建竹棚唱歌演戲慶祝觀音寶誕,全盛時期,更邀請雛鳳嗚劇團表演。


現在規模雖然較小,但依然保留傳統,在村公所對出空地,每年均有木偶戲、唱歌、拍賣大會,延開數十席慶祝觀音寶誕。

↑ 錦益茶樓,開業幾十年仍迄立不倒,是很多老村民的聚腳點。

古洞菜站,見證古洞村的農業發展。

仁華廬,前身是愛華學校的校舍,曾經為古洞的老村民提供免費教育,現在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。

現在的愛華學校,但因入學率偏低已停辦多年。

愛華學校的禮堂,之前的村民大會、諮詢會亦在這裡舉行。


培幼幼稚園

何東夫人醫局,1934年正式啟用,是其中一間最早成立的新界鄉村醫局。小時候我亦在這裡看過醫生,現時已經暫停服務,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。


現在還多了一間基督教會堂。


以前的古洞,工業活動頗發達。穿過橫街窄巷,會發現很多荒廢了的工廠,有手袋手襪廠、肥皂廠、化工廠等等。我媽咪、鄰居阿姨也曾在這些工廠工作。

↑ 在醬油廠外圍已聞到很看很濃烈的醬油味。 

在古洞村,依然保存着一些傳統工業,其中以醬油最有名。有幾家醬油廠仍然用天然生灑的方法製作醬油,可謂碩果僅存。

大開眼界 

古洞村有士多、家居日用品店、五金店、街市,算是可以自給自足。除了為村民提供不少就業機會,亦養活了不少村民。


古洞有很多木廠,以前在九龍設廠,但因收地發展已搬到古洞,每天處理大量原木再批發到各區。

 廢料回收場

車場車房

有養魚為生的村民

 很多村民都喜歡種植,時常見到果樹菜田。 


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